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试题(B类):概念分析题作答方法_中公网校
400-900-8885

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试题(B类):概念分析题作答方法

综合B类测评阅读理解能力、逻辑思维能力、调查研究能力、文字表达能力。几种能力具体落实到试卷,会以具体题型的方式呈现。B类试卷主要由主观性试题组成,主要题型包括概念分析题、校阅改错题、论证评价题、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。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运用。其中概念分析题就是其中一类典型题型。下面针对概念分析题的出题方式跟解题技巧进行分享。

一、出题方式

【例题】

【2021年10月23日】概念分析题∶分析材料中的观点、表述等,按要求回答问题。(18分)

1.根据上述材料,概括"美第奇效应"的实质

要求∶准确、简明,不超过10字。

2.根据上述材料,指出"美第奇效应"的现实意义。

要求∶准确、全面,简明扼要,不超过150字。

【2021年5月22日】概念分析题∶分析材料中的观点、表述等,按要求回答问题。(18分)

1. 根据材料,概括"海绵城市"的定义

要求∶准确、简明,不超过100字。

2.根据材料,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的三个原则

要求∶准确、简明不超过25字。

【考情总结】

1.出题频率∶必考,第一题

2.题目分值∶常见18分,个别24分(作答字数125-175之间)

3.命题方式∶

概念阐述——下定义、基本内涵

分析角度——现实意义、遵循原则、基本特征、途径、角度、规律、特征等

4.考查话题∶

美第奇效应、海绵城市、亲社会行为、特色小镇、新常态、互联网思维、智慧城市等

5.题目难度∶适中

二、解题技巧

例子:概念分析题:分析材料 1-2 中的观点、表述等,按要求回答问题。(24 分)

根据材料一概括“亲社会行为”的三个基本特征(基本特性)。

要求:准确、简洁,不超过 25 字。

材料一

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,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。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,它符合社会期望,是行为者关心帮助他人、自觉自愿给行为受体带来利益和福祉的一类行为,如分享、合作、安慰、捐赠、关心、谦让等,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。亲社会行为有利于社会的发展、青少年的成长。

要点:1行为积极;2自觉自愿;3推动发展。

参考答案:积极性 自愿性 利他性

例子: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学校培养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三种途径。

要求:准确、全面,不超过 150 字。

材料二

学校作为一个集体,对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发展至关重要。对于学校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,有以下几种观点:

观点一:学生在班集体中,每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。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工作落实到每个人,通过表扬和奖励,使学生生活上相互帮助、彼此关爱,学习上互学互助、共同分享,为集体献计献策,恪尽职守,形成“我为人人,人人为我”的良好氛围。

观点二:针对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特点,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,引导学生发掘偶像身上具有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他优良品质,如投身公益、孝敬父母、关心社会、勇于创新等,引发学生学习兴趣,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,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
观点三:共情是一种感受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,移情训练可培养共情能力。如某班级组织学生帮助山区困难孩子时,有的学生不太主动。当老师带他们来到山区,孩子们困难的家境、对读书的渴望深深触动了他们,于是大家都非常自愿地捐赠物品。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助人、合作、分享的积极感受,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。

【参考答案】1.表扬和奖励。老师将班级工作落实到个人,通过表扬和奖励让学生献言献计,恪尽职守,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。2.提供榜样。利用主题班会引导挖掘偶像身上的优良品质和行为,激发学生兴趣,进行价值观教育,传承美德。3.移情训练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共情能力,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助人、合作,分享感受。

【方法总结】如何精准提炼"概念"的分析维度?

方法1∶关键词定位

方法2∶句子缩写

方法3∶高频词

(责任编辑:李明)

直播公开课
网校师资
会员免费专区
会员特惠专区

日利奇之5-20下,学生用户胡

  •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¥68
  • 终身会员 ¥198
尊享12大会员特权
  1. 好课免费

人工咨询

全国统一咨询热线

400-900-8885

课程咨询请按1
售后服务请按2
9:00-21:00 节假日不休

商务合作

企业微信

微信扫码添加

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
中公网校小程序
明师免费公开课
中公网校视频号
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
中公网校极速版APP
资讯答疑试题
中公网校公众号

Copyright©2000-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.All Rights Reserved

京ICP备10218183号-41 京ICP证161188号 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